早在2017年3月,市人民法院就成立了一支以女法官为核心的家事少审团队,她们用一腔柔情处理案件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”的初心和使命,在有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同时,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近日,记者来到市人民法院,看到市人民法院原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)副庭长、家事少审团队成员傅小林正在翻看厚厚一沓卷宗,这是她每次开庭前必须做的“功课。傅小林告诉记者,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法官在审理家事纠纷时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精力,来化解家庭矛盾、修复感情,维护妇女、儿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。
市人民法院原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)副庭长 傅小林:“我们主要以‘说说心里话’的方式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,耐心地向当事人释法明理,将触动心灵、共忆美好、修复感情的庭审要素,作为庭审程序的必须环节和审理中调解的重点,引导双方重视对方优点,忽略被无限放大的缺点,促进感情修复,实现‘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家庭和睦’的目标。”
成立家事少审团队,并不是团队的简单整合,案件的简单相加,而是站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高度,全面做好新时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。长期致力于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市人民法院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)副庭长蓝后娟积极参与“法律梦工厂法治宣传”品牌活动以及“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”的创建,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了司法保障。
市人民法院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)副庭长 蓝后娟:“我们少审法官不仅是一名裁判者,更应该是一名教育者和心理辅导师。我们平时在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都会进行法庭教育,我们还会在判决书中列明法官寄语,同时将少年审判的社会调查、圆桌审判和多元调解引入家事审判领域,推行孩子利益最大化和为爱放手的办案理念,促进案件的多元化解。”
为快捷化解纠纷,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,市人民法院还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,打通线上线下堵点,并通过电子送达、云法庭、双网调解平台等便民利民措施克服疫情影响,不断满足当事人低成本、高效益处理纠纷需求,让诉讼服务有速度,更有温度。
市人民法院立案庭(诉讼服务中心)庭长 黄梅:“时代在进步,我们也要跟上脚步,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努力,线上实现全部诉讼事务网上办、掌上办,线下实现诉讼服务大厅提档升级,为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军人设立绿色服务窗口,为当事人提供导诉、信访、调解、速裁等‘一站式’服务,并通过电子送达、云法庭、双网调解平台等便民利民措施克服疫情影响,不断满足当事人低成本、高效益处理纠纷需求。”
家和万事兴,家固天下稳。2021年,市人民法院家事少审团队新收案46件,结案42件,结案率87.5%。所结案件无改判、无发回重审、无错案、无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,案件审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。2020—2021年,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质效指标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区前列,诉讼增量呈现下降态势,是全区为数不多保持增幅零增长的法院之一,获评为“全区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”、全国青少年维权岗。
记者:黎佳宁 韦珊珊 通讯员:钟金宏
编辑:黎林青